• Neuromancer
  • William Gibson
  • Penguin Classics 2016

我看的这个版本是企鹅银河系列,上次看《经典企鹅》时买的。

阅读英语小说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神经漫游者》的难读依旧出乎了我的意料。读了两章我就买了中译本电子书来对照阅读。

一直没搞懂本书书名Neuromancer的意思,看了书才知道书中有自己的解释:

… Neuro from the nerves, the silver path. Romancer. Necromancer. I call up the dead. …

所以说书名翻译成《神经唤术士》也是完全可以的。

本书的语言可以说是顺畅的反面,晦涩而破碎,意识流风格,大量细节描述。只看英文很多段落难以理解,一不小心就看不明白了。如果以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为100%来算,作者原文语言可能表达了出了90%,而我能读到的只剩60%了。而看中文翻译的话,可能译者理解了85%,翻译成中文表达出了75%,而我读中文可以读到70%。所以对照中译本看可以提升对原文的理解。但译文也有翻译错误的地方,一些对话通过缩略和拼写来表示的口音区别,也无法通过译文很好的表达。所以看原文加译文应该可以读到80%的内容吧。

读英文和中文的另一个区别是阅读文字时自己想象的画面感的不同。同样的意象堆叠,枯藤老树昏鸦与sleek pavilion, white boulders, black gravel这样的描述对比,中文更有画面感。这其实是语感的问题,说明我英文读的比中文少。

本书开头第一句话被认为是很经典的科幻小说开场,表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The sky above the port was the color of television, tuned to a dead channel.

本书由尼尔盖曼写的导读里也提到了这个句子,但说的是科技的变化使不同时代的读者看到这同一描述,却会对天空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理解。80年代的读者看到的是灰色的天空,而21世纪初的读者看到的可能是纯蓝色的天空,而最新的读者看到的可能是漆黑的天空。

导读里还有一个观点大概是,即便是科幻作品,反映的也是作品问世时的时代精神和想象。《神经漫游者》成书于80年代,可以从中看到冷战背景,嬉皮精神,激进社会运动,迷幻药,硅谷与黑客文化,日本经济巅峰等等那个时代的印记。有人震惊于本书理念如何超前,几十年前就想象到这些,我倒觉得想象是基于现实的,当时信息技术革命已经萌芽,互联网已经发明,个人电脑已经出现。书中描绘的未来世界和80年代美国现实世界的区别,未必比80年代的美国与80年代的中国的区别大。

本书同时也是超越时代的,今天读来处处都有熟悉的地方,许多本书创造词语和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桥段也被《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盗梦空间》《赛博朋克2077》等作品借鉴或者致敬。本书的日本元素,身体改造,嗑药,赛博空间,大公司控制世界,精神与肉体的分离等等,塑造了赛博朋克这一风格。

今天看本书,故事情节已并不新颖。人物方面,失意男主角黑客Case,精神多少有点问题,整天迷茫。女杀手Molly,好莱坞片里的花瓶女一样单薄。这个配置在今天也已经见太多了。其他角色也大多是工具人,人物的行为动机也没什么逻辑。本书最好的部分是环境氛围,世界的塑造,无论是Chiba,Sprawl还是Freeside,甚至是cyberspace,都比较有感觉。这样的世界,倒是和疏离空洞的人物挺搭的。书中有一些段落的描写也是很精彩的,虽然有些玄乎,比如赛博空间,迷光别墅,蜂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