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 上野千鹤子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本书学术性较强,特别是第一部分,包含各种理论流派的分析和观点之争,看起来比较费力。反而是第二部分比较好读。

第一部分

首先作者阐述了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将近代工业社会中的阶级统治的历史固有形态命名为资本主义,女权主义者将资产阶级一夫一妻制家庭中产生的性统治的历史固有形态命名为父权制。 对于女性受的压迫,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关注到了阶级,激进女权主义关注到了市场外部的家庭领域。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融合了两者,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固有压迫形态为父权制资本主义。 而资产阶级女性解放思想只是思想,缺乏理论。

然后作者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市场依存于自然和家庭这两个外部环境。 关注于生产劳动,市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问题,忽视了劳动市场之外的人和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和退出劳动力市场之后的人,没有触及家庭领域。 家庭是人的再生产的制度,承担了人的投入和产出。

然后作者阐述了家庭劳动这一概念。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并没有包含人类的全部劳动,家务劳动就是非商品化的劳动之一。 家务劳动是被逐出市场的无偿劳动,对应着性别分工。 给爱和母性赋予象征性价值,是榨取女性劳动的意识形态机制。 关怀照料等实际上是以爱之名的劳动。 家务劳动概念的发现让家庭主妇认识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然后作者阐述了父权制这一概念。 父权制为年长男性的统治,通过性别和年龄来统治。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认为父权制的核心是性统治中存在物质基础,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统治。 废除父权制不是通过改变男性态度和意识达到的,而是要通过改变现实的物质基础,即制度与权利结构才能达成。 父权制的策略:在雇佣劳动中排挤女性;贬低女性的劳动,将女性关在封闭的牢笼里。 家庭是包含统治与被统治的再生产关系,以私人领域之名,将公共性干涉与监督拒之门外。 家庭是按照性和年龄(世代)组合形成的制度,按照性和年龄把分工和权势进行不均等的分配。 由女性阶级而展开的劳动物质基础的变革才是女权主义革命的目的。

然后作者讨论了再生产。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生产至上主义的倾向性。 女性不仅是生产者,通常也是再生产者。 父权制与家庭的概念与再生产紧密相关,社会阶级关系不仅是生产资料的分配,还是再生产资料,即女性的分配。对女性的管理和控制对社会来说是重中之重。 亲属关系结构是生产方式和再生产方式未分化的综合体。 生产方式与再生产方式的强制分离源于市场社会。 父权制中年长男性通过性别和世代的不平等分配来统治。 是否存在父权制之外的生产-再生产方式? 近代社会生产劳动与再生产劳动相互矛盾冲突,使作为再生产者的女性成为劣等生产者。 性的占有:女性的再生产劳动和作为其劳动成果的再生产产物被男性-父权所占有。 再生产的政治:什么时候生,生下怎样的,多少数量的孩子。 再生产费用:劳力和时间等实物费用,以及货币费用。 男女再生产费用的负担存在不平等。 第二次社会化-教育时间的延长,使父母的再生产费用负担增加,孩子对父母的经济依存时间变长。 再生产高成本低回报,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存在矛盾。

然后作者讨论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关系,两者是有从属关系的一元的,还是独立的二元的。作者支持二元论。

第二部分

首先作者讲了近代家庭的形成。 近代以前,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的家庭-经营体,所有生产劳动都是家庭内部劳动。 近代性别分工式的一夫一妻家庭概念出现,家庭领域与生产场所分开,女性从生产劳动中隔离,家庭成了性的存在。 资本主义将传统解体,孕育出市场与家庭的二元结构。 近代就是谁都可以结婚的时代,近代化带来结婚率的质的飞跃。 近代与其说是自由的个人的时代,不如说是家庭的时代。这里的家庭是史无前例的脆弱而又孤立的小家庭。

然后作者讲了女性劳动的变化。 20世纪初的第一期女权主义运动:战争促进了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参与社会,形成了未婚女性劳动市场。 60到70年代的第二期女权主义运动: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普及,女性作为家庭主妇面临的异化:被排挤出生产劳动和无偿从事再生产劳动。 M字形就业形态:女性再生育育儿期出现劳动低谷。女性兼顾工作和家庭是通过错开生命周期的时间分配得以实现的。 家庭主妇转变为劳动者,非全日制劳动,补贴家用型收入。

然后作者讲了家庭的革新。 近代是人与自然,人与身体之间,文化-社会调节机制开始失效的社会,人类朝着生产和再生产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前进。 近代把人口当作资源。人口政策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初便成为了重要的政治课题。近代国家一直对管理女人的子宫这一在生产资源有强烈兴趣。 家庭是统一管理性和生育的社会领域。近代家庭意识形态目标对象是女性。结婚生育的强制力几乎就是胁迫女性的话语。 将父权制的母性意识形态的规范内在化的女性,认为照料孩子是母亲的职责所在。 正是因为异性恋和母性意识形态等文化机制用尽各种手段来强制驱使人们再生产,人们才会掉入再生产的陷阱中。 国家对女性拒绝生育的反击,是雇佣移民者。 资本主义并不愿意支付再生产的费用,女性作为母亲的角色被逐渐强化,是近代父权制的圈套。 孩子需要被抚养到能独当一面为止,教育时间变长,养育比重提高,儿童的品质管理也要提高。 而水平较高的QC难以通过社会化再生产劳动达成,负担需要母亲来承担。

最后是作者对女权主义未来方向的展望,当然作者的视野是远远超出女权主义这一范畴的。 资本主义市场有三个大的外部环境:国家,企业和家庭。 近代国家近代家庭是国家家庭与资本主义达成历史妥协的结果,企业内部结构也非资本主义结构。 女权主义需要构建一种兼容国家主义,种族主义,年龄歧视等理论的关于压迫机制的多元化理论。 女权主义挑战的是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概念本身。 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劳动以及生产的概念,以及人类的本质是劳动这一原理。 重新审视把人类活动划分为劳动和非劳动的观点。

一点感想

三十年前的日本真的是今天的中国的一个很好的参考。这本三十年前的书今天看也不过时。 本书提到的议题是许多人忽视的,被当作自然而然无需讨论的东西,但其实很重要。 家庭,生育,养老等问题并不低生产力,经济一等。 再生产也就是生育后代这件事也是越想觉得迷惑。 以前我怀疑生产也就是经济发展是不是庞氏骗局,现在又关注到了再生产,好家伙生育也要成庞氏骗局了。

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组建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且实践的重要人生课题。 今天的中国的观念是混杂着传统的,前近代的,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和现代新思想的大杂烩。 而这些社会观念对人施加着重要的影响,我也一样逃不掉。 书中用的驱使一词很好。我就有强烈的被驱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