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if thought corrupts language, language can also corrupt thought.” ― George Orwell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身在简体中文信息环境中,难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我不喜欢新闻联播的官方语言,也不喜欢语文课作文的语言,也不喜欢网上情绪化文章的语言……然而这几年网络上的中文的迅速演化,已经到了令我感到不适的程度。我想借助这篇文章反思中文环境中的陈词烂调对自己思维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

比如「毫不留情」这个词,其实是很粗暴极端的语言,但在中文的语境中我已感受不到太多:只是官方口中无甚意义的话语之一罢了。而切换到英语语境,「absolutely no mercy」才让我感受到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语言要表达真实。从小受的教育让人习惯于谎言,我以前也思考过这一点。真实的语言是有力量的,我喜欢武汉封城时的那句「假的,都是假的!」

一些词语的含义在很多语境中已经扭曲了,即语言污染/语言腐败/污名化。让一个词失去意义,或者表达相反的意思,失去了讨论的基础。扭曲词语常常先用缩写来与原来的含义疏离,然后再赋予新的含义。所以说,缩写不等于全称,纳粹不等于国家社会主义,共知不等于公共知识分子,等等。

自己的文字受网络上语言的影响,态度轻佻嘲弄,喜欢使用网络流行语,不好好说话,无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准确的表达。这也是需要反思的。

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一个是减少暴露,减少影响。你不看,就不会受影响。一个是使用其他语言。学习语言有比学语言更大的意义。语言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群体的思维,懂英文就能接受使用英文群体的思维方式,而中文就只能反映使用中文的群体的思想。语言没有高下之分,但群体的思维不同。学习其他语言的意义就是可以脱离中式思维。英语没有这种表达,就是强迫你不能用这种方式进行思考,摆脱了包袱。但可惜我目前的英语水平还难以think in English。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不用不喜欢的语言,有意识的只用部分语言来表达思想。我写了一个页面来帮助我检测我不想使用的词,很简陋,但可以改进。实质上是强迫摆脱一些思维方式。简单粗暴的语言对应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凶狠对立的语言对应凶狠对立的思维方式,学术论文的语言对应学术的思维方式……避免使用特定的词汇,就可以避免抽象空洞,带有强烈情绪,贴标签等思维方式。

另外就是听人话,说人话。真正的人话,人与人的对话交谈,和写出的文字有巨大的差别。无论是和朋友聊天,还是听听播客,都更可能听到人话。此外口语方言也会更少的受到污染。我很喜欢的两本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和《繁花》,文字都受到方言口语的很大影响。

附一些链接: